陶一桃总结:
这次研讨会既具有现实,又具有深化改革的意义,更具有理论探索意义。
本次研讨会不仅仅是在讨论政府政务公开的问题,更是在探讨法制社会建设和深化改革问题,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政府用权利来剥夺自身权利的过程。即政府用自身维护社会公平、透明的权利去剥夺政府自身有可能歪曲、隐藏信息的权利,这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自我革命。这次新冠疫情防御过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展现出的坦荡与担当,信息发布过程中的公开与透明,实际上是政府自身在完成对自身的挑战与革命。她相信这次研讨的成果将会以思想的力量,促进中国社会逐渐向真正完善的法制社会和民主社会迈进。
陶一桃总结:
这次研讨会既具有现实,又具有深化改革的意义,更具有理论探索意义。
本次研讨会不仅仅是在讨论政府政务公开的问题,更是在探讨法制社会建设和深化改革问题,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政府用权利来剥夺自身权利的过程。即政府用自身维护社会公平、透明的权利去剥夺政府自身有可能歪曲、隐藏信息的权利,这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自我革命。这次新冠疫情防御过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展现出的坦荡与担当,信息发布过程中的公开与透明,实际上是政府自身在完成对自身的挑战与革命。她相信这次研讨的成果将会以思想的力量,促进中国社会逐渐向真正完善的法制社会和民主社会迈进。

2020年6月20日,中国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研讨会在深圳雅枫酒店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三家联合主办。深圳市委原书记厉有为、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长张鸿义、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长唐杰在内的部分省市政府代表、主办方代表、深圳市老领导、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市社科联专家、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智者、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主流新闻媒体记者约百人共同参加了研讨会。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主任、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理事长、院长、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陶一桃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精彩的大会总结发言。研讨会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洪基金会理事长郭万达主持。
据悉,此次研讨会分为“大会致辞”、“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应对新冠疫情政务公开‘金秤砣奖’颁奖仪式”、“专家主旨发言”、“多地基层政府代表圆桌讨论”、“大会总结发言”共五个部分。研讨会通过直播平台和腾讯会议还开通了线上直播渠道,一千多名政府代表和专家们收看收听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现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首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此次新冠疫情出现了很多信息发布的“不确定性”,这也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问题。为此,他从重大防疫措施、及时向权威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采取“无悔行动”作为局部的早期防范措施、发布信息与采取行动要互为补充、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和地方政府采取行动要通过法律法规加以明确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共同推动社会在不确定性信息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公共应对机制。

樊纲院长作大会致辞
随后,会议进行了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金秤砣奖”评议活动的颁奖仪式。据了解,在前不久结束的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应对新冠疫情政务公开“金秤砣奖”评议活动中,四川省、上海市、海南省和山东省等11个省级地方人民政府脱颖而出,勇夺金、银秤砣奖。深圳市委原书记厉有为和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长张鸿义向特地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四川省、上海市和山东省的政府代表颁发了沉甸甸的金、银奖杯。
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唐杰,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张晋周,深圳市疾控中心主任夏俊杰,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文静,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分别作了专家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结束后,多地基层政府代表还就“大数据时代下的基层政务公开”等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多地基层政府代表进行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后,陶一桃主任、院长作了大会总结发言。陶一桃教授认为:政务公开问题既是一个现实问题,又是一个深化改革的问题,更是一个具有探索意义的理论问题。
首先,政务公开是一种制度安排。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具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增加政府公信力,降低民众恐慌情绪,提升国民信心及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所以相对于缺失这项制度安排的社会而言,科学、健全、畅通的政务公开制度是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健全的体现,也是政府执政能力与制度自信的展现。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成功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政务公开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关键在于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及信息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发布。从发布信息的内容来看,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具有决定意义。因为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不仅关乎政府的公信力,更决定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和对社会未来的收益或许受损的预期。所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政府用权利来剥夺自身权利的过程。即政府用自身所拥有的维护社会公平、透明的权利去剥夺政府自身有可能存在的歪曲、隐藏信息的权利,这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自我革命。在新冠疫情防御过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所展现出来的坦荡与担当的职业品格,信息发布过程中的公开与透明,实际上也正是政府在完成自我的挑战与革命过程,这将会在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同时,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及政府公信力的树立。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卓有成效的省市,正是很好地保证了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从而获得保障疫情有效防控和社会稳定的制度绩效。另外,政府信息发布的形式,如官员在公共信息发布时所展现出来的情怀,语言的感染力与亲和力等等,不仅会大大增进信息公开的正效应,而且其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甚至 可以说,这种力量在某种意义上与信息的公开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第三,突发公共危机到来的时刻,如何在信息不对称情况,允许地方政府行使发布带有“或然性的信息”,从而采取“无悔行动”的权力,是此次新冠疫情提出来的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由于“赢得喜悦永远小于输的痛苦”,因此“或然性信息”情况下的“无悔行动”类似于面对未知灾难时,假定灾难会发生的“赌博”,即使是“赌输”了,即灾难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发生,那么相对于“赌赢”,即灾难真的发生了,“输”的边际成本也是小的。所以,这就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追责问责制度的确立。正确厘定、判断面对未知和不可抗拒力量情况下的地方政府或官员的远见与担当行为,以及“晋升锦标主义”思想下的失职与渎职行为的区别。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科学性,更体现了我党的执政能力与智慧。
第四,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政务公开的基础性制度环境支撑。什么信息可以发布,什么信息必须发布、什么人有权发布、某些信息应该以什么方式发布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实施。因为一方面,面对公共灾难公众拥有勿庸置疑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信息公开的目的与宗旨是直面、预测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危险,并给予公众信息和预期的选择自由,从而稳定社会秩序,而不是加剧公众的恐慌及由恐惧而导致的社会无序。如果从政府是公共危机时期公共信息唯一发布者的角度来看,依法治国不仅意味着政府依法办事,同时还意味着政府自身的行为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此次新冠疫情政府公开发布信息制度的建立,在客观上必将推进中国特色的法制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与现实的思考,不仅仅是对政府政务公开的思考,更是对法制社会建设与深化改革的思考。相信思想的力量,将会推进中国社会逐渐向真正完善的法制社会和民主社会迈进。
与会嘉宾对陶一桃主任、院长的精彩总结报以热烈的掌声,在积极的氛围中研讨会圆满结束。

陶一桃主任、院长作大会总结发言
20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收官之年,是开启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进程的关键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务公开工作做出全面部署,着力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改革创新,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务公开新的历史定位。我们始终坚信全面依法治国永远在路上,法治政府、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建设没有完成时,政务公开在全面依法治国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

全体嘉宾合影留念